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假期如何带娃一直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这是因为,不少家庭夫妻双方均为在职员工,在寒暑假,他们大部分时间需要坚守岗位。
放假后孩子去哪儿?谁来带?是被迫“放养”还是去上暑托班?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资料图)
“快点吃饭,妈妈上班要迟到了。”6月26日7时50分,安联·青年城小区居民赵淑琴一边收拾孩子的书包,一边冲正在吃饭的儿子喊。赵淑琴告诉记者,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已经放假了,工作日,吃过早饭,她便带着儿子一起去上班。
说起带娃上班,赵淑琴有些无奈:“孩子放假了,一个人在家不安全,也怕他学习不自觉。他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而且住在杞县老家,交给他们带不合适,我只好带孩子一起上班。”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单位要加班,我就把儿子反锁在家中,结果出事了。”6月25日,家住西大街一小区的市民陈飞云说,出门前,他反复叮嘱儿子不要动家用电器。谁知,他离开后,儿子用电热水壶烧水喝,由于没有端稳电热水壶,滚烫的开水将儿子的手指和手背烫伤了。
这几天,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假期里跟着爸妈上班的孩子不在少数。市民张晓玉告诉记者,一到寒暑假,她和几个同事都会把孩子带到单位。大多数时间,孩子们会在单位空置的会议室里写作业,有时候会一起到单位附近的广场上玩。她每次都会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孩子吵闹影响到他人。
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孙女士说,她女儿上幼儿园中班,一到假期她就犯难,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女儿怎么办?这几天,万般无奈的她把女儿带到了单位,边上班边看孩子。“我看得出领导对我不满意,但我也是迫不得已,孩子总得有人管吧。我已经向双方老人‘求救’了,希望他们帮我看看孩子。”说起假期带娃,孙女士直叹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怕单位领导和同事反感,有的夫妻采取一人管一天的“轮流带娃”模式。一个假期,孩子会去两个单位“上班”。
受访中,大部分市民认为,孩子假期应由家长照顾,这样不仅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和安全问题,还可以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过两天,孩子的爷爷就来接他了。孩子才上小学,他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只能送他去爷爷家。”紫竹苑小区居民马浩鹏说,他老家在通许县城,假期兴趣班多,他家条件也不错,便给儿子报了跆拳道班、书法班和篮球训练营。“父母年龄大了,我怕他们照顾不了,就提前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他们负责接送。”马浩鹏说。
和马浩鹏一样,放假前,市民刘长伟就和父母说好了,放假后把女儿送到父母家。“说实话,孩子最省心的时候就是上学期间,一到放假我和她妈妈就头疼。”刘长伟说,虽然可以把女儿送回老家,但他和妻子担心女儿不好好写作业,担心她整天看电视,担心老人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送孩子回老家是无奈之举。”市民张慧佳告诉记者,她5岁的女儿每次从老家回来自理能力都会直线下降,之前做得很好的事好像都不会了。即便孩子的爷爷奶奶一再保证会努力看好孙女,但由于老人会不由自主地溺爱孙女,女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很容易就改变了。
孩子在老家的安全问题让很多家长担心。“我老家是农村的,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条河,村里还有几个大水坑,万一小孩去玩水,后果不敢想象。”市民李威说。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青少年溺亡发生在野外开放性水域。记者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不要擅自在野外开放性水域附近玩耍、嬉戏。家长更要提高安全意识,提醒孩子切勿进行此类危险活动。
暑假送孩子回老家,是很多家长的选择,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亲子机会少了,家长很难及时了解孩子动态,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近年来,我市一些机构推出形式多样的暑期托管班。但记者发现,这些班大多课程时间短,家长必须在上班期间抽空接送孩子。当然,也有部分兴趣班是全托类,但价格偏高。
受访市民建议,要解决孩子暑期生活问题,需要社会多方面努力,建议政府部门出面,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一些活动。除了志愿者,还应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帮助更多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暑假托管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假期看护与辅导,并明确提出相关要求。《通知》明确,学校要积极向有需要的家庭和学生介绍有关暑假托管服务的相关内容,尊重家长及学生的意愿,坚持家长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不可强制要求。
记者了解到,驻马店、平顶山、洛阳、安阳、焦作、邓州等地率先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内容涵盖作业辅导、文艺体育课、书法健身课等。一些地方还明确,将重点关注农民工子女、贫困边缘户和劳动模范家庭。
去年暑假,为进一步拓展关爱职工新领域,顺河回族区总工会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整合专业教育机构场地和师资力量,在全市率先开办为期20天的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打造一个集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的平台,让广大职工上班带娃两不误,最大限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官方带娃”解决了“看护难”问题,极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多彩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学有所得、行有所获。不少市民建议,“官方带娃”在推广普及的同时,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