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夜漫步丽水街头,几乎每隔十几分钟,便会遇见一片人声鼎沸的夜市。它们就像城市中的聚点,每处都有着不同的景象与气息——酒杯的撞击声、觥筹交错间的欢笑声、叮叮咣咣的翻炒声以及不同食物的混合香,构成了一幅市井味十足的“夏日夜宴图”。
与“正统”餐饮业相比,丽水的夏日夜市圈更像是个没有秘密的江湖。它充满竞争、彼此过招,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满城风雨——受市场欢迎的新潮美食,总会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进而爆发下一轮“口味角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片江湖,有着城市最鼎沸的烟火气。如果把美食、灶火、杯盘等表象剔除,剩下的便是丽水人最钟爱的,触手可及的“生活小确幸”。而随着单一的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逐渐进化为夜游、演艺体验、灯光秀等多元“夜”态,丽水夏日夜经济的空间与边界,也正不断实现着延伸与拓展。
寻味
丽水人为什么如此喜爱夏日夜市?也许,是因为“这里有嬉笑怒骂,柴米油盐,人间戏梦,滚滚红尘”。
上周五晚9时许,在市区紫金街道水东村的一处道路两侧,烧烤、生蚝、冰粉、手打柠檬茶等摊位前都已经排起了长队。在“张吴记”铁板烧烤摊前,张曜翀、吴燕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串肉串、接菜单、结账……
“起初就我们俩守着小摊,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已经请了4个帮手。周末是场‘苦战’,夜里生意旺的时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吴燕告诉记者。
这家靠手工牛肉、里脊、鱿鱼串三个单品撑起的小摊,每天都会迎来三四拨客流高峰,最早一拨多是下了班就直奔而来,此后则是吃完饭再来喝二茬酒的客人。一顿街边摊,承载的大多不是吃饭问题,而是社交功能,大伙儿边吃边聊,不谈工作,纯粹为联络感情,直到聊乏了,局散了,下一拨客人又来了。
“刷抖音发现这个小摊,来尝了一次确实不错,就又推荐给不少朋友,现在大家周末总会约着来一起吃个宵夜。”市民周文夕说,夜市里的网红小吃不少,除了烧烤、牛蛙、小龙虾等常见的美食,年轻摊主还会带来汉堡、牛排、捞汁等新产品,仿佛所有在这座城市新鲜登陆的食物,都得先在夜市试试水,才能真正得到丽水人的认可。
吴燕说,丽水夏日的夜生活,大概是从晚上7点后开始的。在第一拨下班族赶来之前,夜市摊主们都已经搬出家伙什和各种食材,摆开桌椅,备好小吃,等待络绎不绝的人群,“夜市四季都有,但夏天最火,前前后后忙十几个小时都是常事儿。”
而在夏日夜宵场景下,酒水也是刚需。在位于市区宇雷路的一家泰式奶茶店前,“今晚不微醺 明日不开心 享受自己DIY调酒的快乐”的横幅格外显眼,伏特加+真露+葡萄汁、白朗姆酒+桃子汁+乌龙茶、野格+红牛、真露西柚味+水溶c100柚子味……一袋袋便利店式调酒整齐摆放在摊位前,时不时有人前来提走,经常一拿就是好几袋。
“因为外地的便利店DIY鸡尾酒很火,我们也想试试看,就在自家奶茶店前摆了个摊,没想到很受欢迎。我们推出了十多个组合搭配,让平时不太喝酒的‘小白’也能轻松调出经典鸡尾酒。”店主小晶告诉记者,随着气温升高,和便利店式调酒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泰式奶茶,“5月中旬开始,我们店里各种口味的泰奶销量直线上升,每天都要做上百杯,有时候甚至忙到来不及给便利店式调酒出摊。”
江湖
在丽水,想要搞清楚夜市小吃的“门派”,需要很花一番工夫。
上周六晚8时,位于南明湖畔的“人间烟火·处州夜巷”灯火璀璨、热闹非凡。摊主的叫卖声、食客的交谈声、游戏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吃街头烧鸟、尝网红小吃、喝特调饮品、看手工艺品、玩趣味游戏……烟火升腾的都市夜生活,在这里精彩上演。
“平时晚上能卖200-300串,到了周末能卖400-500串,平均下来,日营业额有4000多元。”处州府城商户魏胜利经营着一家日式烧鸟店,是处州夜巷的“元老”,他亲历了夜市亮化造景、优化基础设施的全过程,从摆摊干起,现在开出了装修精致的店铺,“除了吃喝项目,现在的夜间文旅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客流量眼看着就上来了,几轮消费券一发,这儿就给盘活了。”
处州夜巷去年7月开市,分为饮食区、百货区、游戏互动区等7大商业区,平时有赏灯集市、汉服巡游、畲乡婚俗等游艺活动,一期入驻的摊位及商铺就有102个,日均营业额超过10万元,累计拉动消费1000余万元。
同样热闹的,还有市区西城美食广场。
“想吃什么自己拿。”“好嘞,加醋加辣!”在广场一角的热卤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闫大哥和他的妻子配合默契,一人切菜卤煮,一人加料装袋,短短一两分钟后,一份热气腾腾的现捞热卤就出了锅。
“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收摊,一回家就开始卤制第二天的肉类食材。接着睡三四个小时,赶紧出门采购新鲜蔬菜,忙活到下午3点,又可以出摊了。”闫大哥告诉记者,入夏后,他们把热卤桶换成了冷冻柜,为的就是确保食材新鲜,因为卤的肉得鲜嫩,内脏得分割得恰到好处,菜市场老板的刀工粗糙,还得靠自己精细加工,才能让每天的卤味都能保持一致的口感,“这儿的摊子多,大伙儿都在心里较着劲,谁家要是卖不新鲜的食物吃坏了客人,在市场里的名声就败掉了。”
晚上11时,在市区处州府城、西城等夜市依旧人来人往,流连于此的,是欢乐、微醺的食客,是兢兢业业的摊主,是肉和主食,是小龙虾和串炸,是小酒、小海鲜,是生意、生机,更是生活。
“老饕”陈莹颖说,她平时得闲就会约三五好友到夜市逛逛,听音乐、尝美食,“夜市的氛围温馨,有种让人放松下来的魔力。”
事实上,在夏日夜市吃宵夜,已经成为丽水人的生活方式。在消遣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价值,就像在工作的燥热感与生活的乏味之间开辟缓冲带,从可口的食物、可靠的摊子和可亲近的人里找到心灵的慰藉。
前路
乐于享受生活的丽水人,从不缺对街头美食的热情。那些随夜市流动的人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那些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烹饪,那些餐饮风格的融合、生活态度的交互,塑造着这座城市,而且就像血液一般,为城市肌体输送着鲜活的生气。
傍晚时分,一辆辆满载各式小吃的摊车停进了小区、街巷,早早开始营业。臭豆腐、麻辣串、冰粉、热卤……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人们也开始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感受着浓浓的烟火气。
在市区丽嘉花园小区门口,市民罗晓静在一家名叫“卤辣辣”的卤味小吃车前,挑选着自己爱吃的菜品。
别看小吃车规模不大,经营得好也能有可观的收入。今年是赖伟杰经营“卤辣辣”的第二年了,开过超市、小吃店的他,最终在这方寸之间找到了生活的安稳。
“最开始摆摊时,一天只能卖200串,现在回头客多了,生意也稳定了,基本上每天能卖700-800串,夏天生意好的时候,能卖1000多串。”赖伟杰说,自己和妻子两人靠着这个卤味摊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晚上卖不完时还得经常换位置,几乎每天都要做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之前摆在灯塔三村附近,但由于是流动摊点,平时抢个好位置都不容易,现在索性搬到了自己租住的房子附近。”
赖伟杰告诉小布,他们一直沿街摆摊,也考虑过找个店面,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实现,“如果有了固定的夜市摊位或者店面,就会有‘正规军’的感觉,心里也踏实。不过,如果开了店,肯定要追加成本,单纯做卤味很难维持,得考虑拓展产品线,这又涉及人工成本和食材成本,总觉得心里还没底。所以,现在我们打算认真守着这个小摊,把生意踏踏实实做好、做红火,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做进一步打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小的地摊、餐车,一头连着老百姓的消费,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生计。如何为“地摊经济”提供更有人情味的发展空间,让更多创业者在这个门槛不高,但能各展所长、凭实力说话的市场中找到奋斗价值?很显然,这是一座城市面对的新课题。
文章来源:源新闻·丽水日报 沈隽 郑佳仑 程铃惠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