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与君君自宽_酌酒以自宽

互联网   2023-03-14 09:17:08


(相关资料图)

一、题文

从《拟行路难》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我读不太懂。老师问,“人生亦有命”中提到“命”,那么到底作者对“命”是怎样看的。我回答不出来,求助高人ing…………

二、解答

《拟行路难(其四)》中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命”指由门第决定人生,但是诗人认为这极端不公,对此怀有强烈的愤懑不满之情,却又无法改变。表面上看,“人生亦有命”表达了一种宿命思想,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安慰,实则乃愤激之辞,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控诉。诗人认为“命”并不是上天注定的,是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造成的。《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共十八首,南朝宋鲍照作。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其中,第四首抒写了诗人在封建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诗歌起笔陡然,通过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但是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诗的结尾,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心中的愤懑虽然郁积到了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程度,但是“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表达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令人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的地步。附:《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文榜单